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《巡检线路的排班》是一项围绕工厂巡检路线排班优化的实际问题,旨在通过数学建模减少人力资源消耗并提高工作效率。以下综合优秀论文及解题思路,从题目背景问题分析和建模方法三方面展开说明:
工厂需安排巡检人员定期检查多个点位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核心要求包括:
1. 时间约束:每个巡检点需在8小时左右完成一次巡检(时间间隔≤35分钟)。
2. 人力资源优化:最小化每班工人数量,同时保障工作量均衡。
3. 班次规则:
| 工具 | 应用场景 | 优势 |
|-|-|--|
| Lingo | 求解0-1规划模型,优化工人数量 | 处理整数约束高效,输出精确解 |
| Excel | 数据预处理(点位距离巡检耗时) | 快速整理输入参数,可视化路径 |
| 路径算法 | 迪杰斯特拉/TSP优化巡检路线 | 确保单路线时间≤35分钟 |
1. 敏感性分析:调整巡检周期或休息时间,检验模型稳定性;
2. 工作量均衡性:计算每名工人巡检点位数量与总耗时方差。
| 班次类型 | 每班人数 | 关键优化措施 | 人力资源节省 |
|-||--|-|
| 固定上班(问题一) | 5人 | 区域分组+路径优化 | 基准 |
| 固定上班+休息(问题二) | 6人 | 替班制应对进餐时段 | 增加20% |
| 错时上班(问题三) | 4-5人 | 错峰上岗+TSP全局路径 | 节省20-33% |
> ✅ 核心结论:错时上班通过动态调整班次,显著减少冗余人力,且工作量更均衡。固定上班制因严格同步班次,需额外人员填补进餐空缺。
mk体育该研究为制造业巡检排班提供了可推广的优化框架:
1. 多目标平衡:兼顾效率(人力最小化)与公平(工作量均衡);
2. 动态适应性:错时机制可应对突发需求(如设备故障增加巡检频次);
3. 工具普适性:Lingo+Excel的组合适用于中小规模排班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