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国赛d题

2025-06-24

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《巡检线路的排班》是一项围绕工厂巡检路线排班优化的实际问题,旨在通过数学建模减少人力资源消耗并提高工作效率。以下综合优秀论文及解题思路,从题目背景问题分析和建模方法三方面展开说明:

2017年国赛d题

一题目背景

工厂需安排巡检人员定期检查多个点位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核心要求包括:

1. 时间约束:每个巡检点需在8小时左右完成一次巡检(时间间隔≤35分钟)。

2. 人力资源优化:最小化每班工人数量,同时保障工作量均衡。

3. 班次规则

  • 问题一:固定三班倒,每班8小时。
  • 问题二:增加休息要求(每2小时休息5-10分钟)及固定进餐时间。
  • 问题三:错时上班制,允许工人错开上班时间。
  • 二问题分析与建模思路

    问题一:固定上班时间(无休息)

  • 目标:最小化每班工人数,满足巡检周期且工作量均衡。
  • 关键方法
  • 路径规划:基于迪杰斯特拉算法计算各点到中心点(如22号点)的最短路径,划分巡检区域。
  • 分组原则:就近分配,确保单次巡检路线总耗时(行走+检查)≤35分钟。
  • 优化模型:0-1规划结合多目标优化,目标函数为工人数最小化,约束为巡检周期和工时均衡。
  • 结果:每班需5名工人,通过Lingo求解具体巡检时间表与路线图。
  • 问题二:固定上班时间(含休息与进餐)

  • 新增约束
  • 每2小时休息10分钟;
  • 中午12点下午6点进餐30分钟(实际建模简化处理)。
  • 解决策略
  • 替班机制:增加1名工人,在原工人进餐时段接管巡检任务(原5人组不变)。
  • 时间调整:利用工人巡检间隙安排休息(如5分钟空档)。
  • 结果:每班需6名工人,进餐时段由新增工人覆盖。
  • 问题三:错时上班制

  • 核心思想:工人错峰上班(如间隔35分钟),避免资源集中闲置。
  • 模型优化
  • 旅行商问题(TSP)优化:每名工人负责所有点位,按最优路径巡检查。
  • 错时安排:首名工人8:00开始,后续工人依次延迟35分钟上岗,形成循环。
  • 结果
  • 问题一错时版:每班4人(总耗时135分钟/轮,休息5分钟后接续);
  • 问题二错时版:每班5人
  • ⚙️ 三模型工具与验证

    | 工具 | 应用场景 | 优势 |

    |-|-|--|

    | Lingo | 求解0-1规划模型,优化工人数量 | 处理整数约束高效,输出精确解 |

    | Excel | 数据预处理(点位距离巡检耗时) | 快速整理输入参数,可视化路径 |

    | 路径算法 | 迪杰斯特拉/TSP优化巡检路线 | 确保单路线时间≤35分钟 |

  • 验证方法
  • 1. 敏感性分析:调整巡检周期或休息时间,检验模型稳定性;

    2. 工作量均衡性:计算每名工人巡检点位数量与总耗时方差。

    四结论与对比

    | 班次类型 | 每班人数 | 关键优化措施 | 人力资源节省 |

    |-||--|-|

    | 固定上班(问题一) | 5人 | 区域分组+路径优化 | 基准 |

    | 固定上班+休息(问题二) | 6人 | 替班制应对进餐时段 | 增加20% |

    | 错时上班(问题三) | 4-5人 | 错峰上岗+TSP全局路径 | 节省20-33% |

    > ✅ 核心结论:错时上班通过动态调整班次,显著减少冗余人力,且工作量更均衡。固定上班制因严格同步班次,需额外人员填补进餐空缺。

    mk体育

    五延伸价值

    该研究为制造业巡检排班提供了可推广的优化框架:

    1. 多目标平衡:兼顾效率(人力最小化)与公平(工作量均衡);

    2. 动态适应性:错时机制可应对突发需求(如设备故障增加巡检频次);

    3. 工具普适性:Lingo+Excel的组合适用于中小规模排班问题。